

在黑土地保護的時代命題下,梅河口市自然資源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!近期,梅河口市自然資源局創新探索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模式,將建設占用耕地的“沉睡資源”轉化為改良劣質農田的“金色養分”,這項民生工程不僅讓貧瘠土地重煥生機,更收獲了群眾的真心點贊。
以往,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后,剝離的耕作層土壤常陷入“無處安放”的困境:在指定存放點堆積,肥力隨時間流失,后續再利用還需承擔二次轉運等高額成本。梅河口市自然資源局打破常規思路,以“就近利用、即剝即用”為原則,在推進建設項目時,對占用耕地的耕作層土壤進行精準剝離。同時,主動對接周邊鄉鎮政府,充分尊重村集體和村民意愿,讓剝離的土壤“活”起來,第一時間輸送到最急需改良的農田中。
民心所向,見證土地煥新希望
“以前這片洼地種啥啥不行,年年收成慘淡!”黑山頭鎮豐收村六組村民王世華望著滿載耕作層土壤的運輸車,難掩喜悅之情,“等改良完,今年收成肯定翻番!”黑山頭鎮政府與豐收村村委會積極聯動,廣泛收集民意,安排專人現場指揮調度,確保土壤運輸等工作安全有序。不少農戶寧可錯過最佳耕種期,也要靜待土地改良后再播種,這份信任,正是對惠民工程最生動的注解。
長效守護,譜寫黑土振興新篇
為保障這項工作落地見效,自然資源局牽頭建立“部門+鄉鎮+村委”三級聯動機制,從土壤剝離、運輸監管到改良實施,全流程嚴格把控。通過精細化管理,讓每一方土壤都精準“落戶”,切實提升農田質量。
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,不僅拓寬了耕作層剝離土壤的利用出口,更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。未來,梅河口市自然資源局將聯合農業農村、環保、財政等多部門,深度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、生態修復等工程,持續完善土壤剝離利用體系,讓黑土地這一“耕地中的大熊貓”煥發更強生命力,為糧食安全筑牢堅實根基!